揭秘直播带货的确定性优势与视频号内容创作的核心方法论
直播转化率
确定性高
视频号受众
中老年决策层
内容效率
浓缩而非切碎
直播带货转化率相对稳定,能够找到平均值水平,例如稳定在1%的转化率。
当直播时长和观看人数达到特定量级时,可控性会更强,结果更可预测。
从带货角度,视频内容的转化率相对较低,偶然性特别大。
视频切片或正常内容带货效果不如直播,缺乏直播的实时互动和紧迫感优势。
但凡要带货、带软件或任何产品,直播是非常主流且高效的方式。抖音、快手等平台的投流工具已经非常成熟,为直播带货提供了强力支持。
小号定位
10万
粉丝量目标
中号定位
40-50万
粉丝量目标
大号定位
100万
粉丝量目标
视频号受众天然更加中老年化,且多为商业圈中有决策话语权的人群。
视频号官方做演唱会时选择Westlife、吹剑等明星,而非迎合00后、90后的明星,印证了受众定位。
直播和视频是两套独立系统,平台对两者的推荐机制、记忆画像和评价措施互不影响。
在哪方面投入时间越多,在哪方面的收获就越大。视频爆火不直接影响直播,除非添加了预约直播按钮。
冻茶是将内容浓缩的过程,如将30分钟内容浓缩为1分钟精华,而非切成30个1分钟片段。
需要具备爆款认知和网感,能提炼出最具吸引力的核心内容。冻茶力强的内容往往非常有道理且能引发共鸣。
性造比是信号与噪音的区分,即在短视频中辨别有网感的内容和无价值内容的能力。
短视频的特性决定了每一秒都不能浪费,必须确保内容高度凝练,剔除冗余信息。
降维打击是用高层次内容打击特定人群,如用马斯克、乔布斯的内容吸引国内精英主流人士。
美团、字节等企业内部架构和企业文化都学习亚马逊等国际大佬,用这些内容打国内精英效率很高。
内容可以泛,但人设要窄。可以从流量角度做泛话题,但在名字和介绍中保持专业人设。
例如可以是AI专业人士,但可以聊奥运等相关话题,只要其中有AI相关切入点,流量可能会更高。
情绪是核心流量对手
内容必须能够调动观众情绪,情绪共鸣是流量的核心驱动力
选题大于形式
好的选题远比精美的制作形式重要,找到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产生优质内容
只有看过足够多爆款、做过足够多爆款,才能具备爆款判断能力。
每次做新内容时,可以复用之前爆款的脚本结构,或将别人爆款脚本一字一句拆解下来模仿套用。
平台希望内容风格稳定、产出均衡、创作者不"变心"。
当平台对账号画像认知清晰且能稳定输出时,最有可能持续获得流量,逐渐积累到临界点爆发。
新人通常先做切片,一天可剪4-5条人物类切片,在模仿和积累中实现从量变到质变。
被流量"毒打"后,创作者会知道什么内容不是自嗨,什么样的内容能引发共鸣。短视频内容必须丝滑流畅,顶级爆款一定是让人感觉一气呵成的。
所有平台都鼓励真人原创,新号在不犯错的情况下会获得大量流量扶持。
尤其是小红书等平台,对新账号有特别的流量激励政策,但小红书审核人员较少,容易误判。
视频号提供一键审查账号是否被限流的功能,只要没有被限流,账号就没有问题。
播放不佳通常与选题和内容有关,而非账号问题。播放数据天然与爆款潜力相关。
内容创作需避开多个禁区:时政类内容、金融投资内容、医疗内容(需医生资质)、特别财经内容(需金融资质)等。
大原则:不议国事
在内容创作中,必须严格遵守"不议国事"的原则,这是保障账号安全和稳定发展的关键。
如果账号粉丝量不大,建议直接重新起号而非转型。平台会对账号打标签,突然转型可能不被推荐。
尚未验证过上十万粉丝后切换赛道能继续跑得很好。几百几千粉丝的账号转型负担小,可重新开始。
自媒体内容不建议投流量,这是立命之本。只有纯商业内容、转化率高流量低的内容才适合投广告。
爆款内容自然会爆,不会因为投流量才爆,不投流量也不影响其爆发。软不软硬不硬的内容投放是浪费钱。
短视频将是未来所有内容媒介形式中最主流的形态,相对而言,文字将成为小众传播媒介。
短视频无疑是当下最值得投入的内容形态,代表了内容传播的最高效率形式。
抖音已处于红海阶段,监管大于发展,已过过热阶段和缺内容阶段。
当前抖音最关注的是避免出问题,推广正向内容,摆脱拜金和违背主流价值观的内容。
视频号处于发展阶段,大约在抖音发展程度的6/10位置,尚未到达强监管阶段。
视频号1.0时期极度缺内容,现在竞争已相对激烈,但原创内容仍大于非原创内容阶段。
如果能找到下一个"70度"的事物,伴随其从70度迈向100度的过程,可在短时间内做出行业影响力。
历史案例
2014年做EO媒体,踩住O2O风口,成为O2O第一媒体
当前机会
AI、元宇宙等领域早期介入,伴随行业发展快速建立行业地位
这类机会属于时代机遇,难以预测,类似字节、美团诞生在智能手机爆发期的情况,抓住了特定时代窗口。
短视频是中视频的效率提升,甚至是某些文字内容的效率提升,本质是降本增效。
面向人群
短视频面向更广泛大众,中视频需要更有时间的受众
内容特性
短视频适合碎片化消费,中视频适合深度学习研究
平台适配
B站更适合中长视频,视频号定义是短视频形态
通过看收藏和拆解爆款背后的模型找灵感,经历"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"的过程。
必须穿透现象看到本质,爆款不是碎片内容,背后有一整套未能跑出的内容支撑。需要平时积累,亲自做出爆款被流量冲刷后才能信手拈来。
创作激情需要正反馈,正反馈是流量冲击。要追逐高于平均值的内容,不断优化提升平均值。
即使在没有商业利益的情况下,流量带来的正反馈也能让人感到满足。做号需要长期主义,愿意投入2-3年甚至更长时间,不计短期回报。
特别喜欢芒格的话:"你手里拿个锤子,看什么都像钉子",不能站在自己角度判断内容是否火。
不要自嗨
避免屁股决定脑袋,不能因为自己觉得内容好就认为会火。要通过拆解爆款逻辑、平时积累来避免陷入自嗨。
短视频创作要注重信息密度、锚定预期加饱和刺激的策略。先给用户一个问题,在中后段给出特别想要的答案。第一下吸引注意力,酝酿后在中后段让用户觉得"讲得太对了"从而点赞。标题是一把细腻的风刀,要直接扎到人心和情绪里,可以是疑问句,在视频中后段才给答案。标题带数字特别容易火,如"99%的人都不知道的XXX"。特别资讯内容时效性随时间推移呈指数级下滑,抢得越早爆的机会越大。封面、画字、描述、标签、视频内容都会影响数据,但核心是选题。选题不行,其他做得再好也是徒劳。关键是让用户清晰看懂内容,而非纠结艺术感或设计感。
直播转化确定性高,是带货的主流方式。视频号受众中老年化且有决策话语权,直播与视频是两套独立系统,在哪投入时间多在哪收获大。
冻茶浓缩内容而非切碎,情绪是核心流量对手,选题大于形式。泛话题窄人设策略结合流量需求与专业定位。一万小时定律积累爆款判断能力。
短视频是未来主流内容形态,抖音红海视频号发展阶段。找70度切入机会伴随成长,需要2-3年长期投入。避免自嗨,追逐高于平均值的正反馈。
短视频创作的本质是效率提升与情绪共鸣的完美结合
深入理解平台规则,持续积累创作经验,方能立于不败之地